高分辨率视力 屏幕分辨率越高对视力越有害吗
一、电脑分辨率多少对眼睛好
1.分辨率对眼睛没有好坏,只有越高看的越清晰,越低会越模糊,但是时间长了眼睛肯定会不舒服。不管分辨率是否高低,玩电脑本身就对视力有很大伤害。
2.这是一把双刃剑,分辨率小了,会有很多颗粒,造成视觉混*,很容易导致视力疲劳,分辨率大了,字会很小,有些人为了看清楚而很近的看显示器,也会造成视力疲劳,严重的还会近视,如果你不怕,还会丧失视力,因为显示器辐射太大,所以,分辨率适中就行了,一般佳分辨率是1024*768,不过还要看你的屏幕尺寸,因为分辨率过少或者过大,对眼睛来说是很大负担的,接受不了。
3.除此之外,伤眼睛的缘由主要是屏幕的刷新率,也就是帧数.刷新率越大,对眼睛的伤害越小.液晶的显示器大只能到75Hz默认是60HZ。
二、屏幕分辨率越高对视力越有害吗
那是小时候,硬件设施不一样,分辨率高低对眼睛没有直接危害,但垂直刷新率的高低与分辨率有很大关系,分辨率大时,由于屏幕的像素点多,其刷新率就慢一些,反之就快一些,刷新率的高低对眼睛保护很重要,当垂直刷新率低于60Hz时,屏幕就会有明显的晃动,一般认为72Hz以上的刷新率才能较好的保护眼睛。纯平CRT显示器分辨率过低的话,会因为闪烁厉害伤眼睛,一般设定到85Hz或者更高,以保护眼睛。LED液晶显示器不存在这个问题。
三、人类肉眼的分辨率相当于多少
人眼是一台像素高达5.76亿的“超级相机”。
如果硬性比较,人眼大约等效于一台50毫米焦距,光圈F4-F32可变,400万像素——是的,只有400万像素,感光度ISO50-ISO6400,快门1/24的不停连续拍摄的相机。
人眼的视野大约是向外95°、向内60°、向上60°、向下75°。视神经的缺陷或是盲点位于颞部12–15°、水平向下1.5°处,大约是7.5°高和5.5°宽。
扩展资料:
眼睛的一般性质
眼睛不是完全的球体,而是一个融合的两件式单位。较小的单位在前方,有较大的弧度,以被称为角膜的部分与较大单位被称为巩膜的部分相联结。
角膜段的半径通常是8mm(0.3英吋)。巩膜构成其余的六分之五,典型的半径大约是12mm。角膜和巩膜由称为角膜缘的环连接。虹膜–眼睛的颜色–和它黑色的中心,瞳孔,由于角膜是透明的,因而取代角膜成为可见的部分。
因为光不会反射出来,观看眼睛的内部需要眼膜曲率镜。眼底(相对于瞳孔的区域)显现光学盘面(视**)的特征,所有眼睛的光线由此穿过视神经纤维离开眼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眼
四、人眼分辨率
我们经常讨论一些视频文件、显示屏,还有摄像头的分辨率大小。然而,真实的世界是否等同于一部电影,我们的视觉也可以用分辨率来描述吗?
一定程度上,更高的分辨率往往意味着更好的视觉效果:从以前480*320的录像带(HS)、570*480的激光碟(VCD)、720*480的数码碟(DVD),到1280*720的蓝光碟(BD),再到10000*7000的 IMAX巨幕,娱乐的体验不断提高。
在分辨率的表示方法中,前后两个数字的乘积就是视频中的一个画面里所包含的视觉元素的总数,称作“像素”(pixel)。这个数字常被用来定位数码相机等设备,比如老式手机的后置镜头旁边可能标有“5.0 MEGA”,即:五百万像素。
不过,虽然 1920*1080=2073600,但这无法说明一个1920*1080的视频文件在我们看来,分辨率就一定是2073600。”分辨率“(resolution)的重点在于“分辨力”,它的实际意义是分辨和解析影像细节的能力。
许多现实因素会对这种分辨和解析的能力产生影响,比如曝光度、摄像设备的光圈尺寸、实际执行写入的像素个数,以及摄影目标的距离等等。重要的是,观察者的位置将决定一切。不妨想象,坐在离电**大屏幕只有5厘米的地方,与坐在离家用电视机50厘米的地方相比,我们所见的画质也许是等同的,可能都会看到明显的像素色块;在理论分辨率不变的情况下,在观察者的角度上,影像也可能会丢失解像力,因为当人眼注视一块区域时,该区域旁边的部分会变得模糊。
假设一切影响现实分辨率的条件都被无限地优化,要想知道人眼的分辨率有多大,可以去想象我们到底需要多少个像素,才能让一块屏幕上的某个图形大到占满人眼的整个视野,而且质量还要好到像现实世界里的物体一样,看不出有任何的像素块。
在这之前,需要先弄清人眼与摄像设备的区别。
当光照射在物体上后,会反射并散开。人眼和照相机会将这些分散的光线重新聚合起来,投射在一点上。如果眼睛的视网膜,或者照相机的成像感应器正好处在光聚合的那个点上,我们得到的图像就会是清晰的,否则便会模糊失真。在这方面,人眼与照相机的功能基本一样。毕竟,摄像设备是一种生物眼睛的仿生机器。唯一的不同是,眼球通过肌肉的带动,来改变自身的形状以获得正好的焦距,而照相机则靠的是调节镜头的远近。
摄像设备只能在单位时间内记录一帧的“定格影像”。虽然能让我们产生连续的感觉,但是数码视频不过是一帧接着一帧的“幻灯片连放”而已。与此不同的是,人的眼睛虽然成像方式与摄像设备毫无差别,但解析的却是真正意义上的“连续画面”;在人眼的视野中,很大一部分其实是我们的鼻子。我们用双眼所看到的景象,是被大脑滤去了两只眼睛中间的“空洞”之后,再“剪切拼合”成的影像,而不是两眼视觉的直接写照。如果我们的视觉等同于视野的话,人们所见的将是两个有重复部分的“圆窟窿”,世界将会变得非常别扭。
人类眼球的后部内侧有一个很小的凹陷,叫做“小凹”(fovea)。小凹是视网膜上唯一能够保证100%清晰成像的地方。这块区域在真实视域中所占的面积非常小。也就是说,人眼的视野虽然广阔,但是真正能够完美解析,并且保证百分之百分辨率无损的区域只有可怜的一小块儿而已;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此也深有体会,除了眼前聚焦的一小片儿是清楚的,两边的余光基本上看不清楚;在视网膜上,接收不到足够分辨率来成像的地方被称作“盲点”(blind spot)。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之所以能够看到较为全面的清晰图像,是因为我们的眼球在不断地移动(包括下意识的移动)。这样,眼睛就可以在整片区域内收集到高分辨率的视觉信号,我们的大脑再对其进行合成和处理,一个美好的世界才展现在我们眼前。
因此,人眼的视力与电子领域上的分辨率是没有可比性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无法计算出与人的视力等价的分辨率。
影像专家 Roger Clark在他的论文 Visual Astronomy of the Deep Sky中介绍了一种独特的方法,将人的视角宽度设定为120°,解像力设定为0.59角分(一角分是一度的六十分之一),然后再将各种特定的可见元素加入视野中测试,后算出人眼的分辨率约为576000000(五亿七千六百万)像素,也就是 576 MEGA。关于人眼的感光度、焦距和与像素数等价的分辨率,详见这篇文章:Notes on the Resolution and Other Details of the Human Eye。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数据是将我们无法完全看清的余光也包含在内的人眼总像素数。如果单算视网膜小凹的分辨率,也就是可以完全清晰成像的区域,人眼的分辨率应该在7百万像素左右。
五亿七千六百万像素似乎大得惊人,然而实际上,目前已经有许多手机屏幕的显像能力超过了人眼的解析上限(在正常阅读距离内,手机屏幕上的像素密度很大),比如 iPhone4,参见Resolving the iPhone resolution。
虽然屏幕的大小和像素密度可以让我们产生自己的眼睛无法完全解析它们的错觉,但是话说回来,人并不是用“数码”的方式去看世界的。准确地说,是我们的大脑拒绝像摄像机一样地工作。我们的视觉是建立在“经历”上的,而不是基于胶卷或存储卡的。总而言之,我们从来不单纯地在视觉角度上分辨和解析任何一个现实中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