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页存储,段页式存储管理方式
一、请问段页式和分页式存储管理有什么区别
段式和页式存储管理的地址结构很类似,但是它们之间有实质上的不同,表现为页式的逻辑地址是连续的,段式的逻辑地址可以不连续、页式的地址是一维的,段式的地址是二维的、分页是*作系统进行,分段是用户确定、各页可以分散存放在主存,每段必须占用连续的主存空间
拓展:
各页可以分散存放在主存,每段必须占用连续的主存空间。分页和分段者是*作系统确定和进行的。页式和段式都是采用动态重定位方式。
进程的地址空间:按照程序自身的逻辑关系划分为若干个段,每个段都有一个段名(在低级语言中,程序员使用段名来编程),每段从0开始编址。
内存分配规则:以段为单位进行分配,每个段在内存中占连续空间,但各段之间可以不相邻。
在页式存储管理中,当CPU形成一个有效地址时,要查页表。这一工作是由硬件实现的。
由连续分配方式发展为分页存储管理方式的主要动力是提高内存利用率。
优点:保留了分段和请求分页存储管理的全部优点、提供了虚存空间,能更有效利用主存
缺点:增加了硬件成本、系统复杂度较大
二、段页式存储管理方式
段页式存储管理方式即先将用户程序分成若干个段,再把每个段分成若干个页,并为每一个段赋予一个段名。
该作业有三个段,页面大小为4 KB。在段页式系统中,其地址结构由段号、段内页号及页内地址三部分所组成,如下图所示。在段页式系统中,为了便于实现地址变换,须配置一个段表寄存器,其中存放段表始址和段表长TL。
进行地址变换时,首先利用段号S,将它与段表长TL进行比较。若S<TL,表示未越界,于是利用段表始址和段号来求出该段所对应的段表项在段表中的位置,从中得到该段的页表始址,并利用逻辑地址中的段内页号P来获得对应页的页表项位置。
从中读出该页所在的物理块号b,再利用块号b和页内地址来构成物理地址。右图示出了段页式系统中的地址变换机构。在段页式系统中,为了获得一条指令或数据,须三次访问内存。第一次访问是访问内存中的段表,从中取得页表始址。
第二次访问是访问内存中的页表,从中取出该页所在的物理块号,并将该块号与页内地址一起形成指令或数据的物理地址;第三次访问才是真正从第二次访问所得的地址中,取出指令或数据。显然,这使访问内存的次数增加了近两倍。
为了提高执行速度,在地址变换机构中增设一个高速缓冲寄存器。每次访问它时,都须同时利用段号和页号去检索高速缓存,若找到匹配的表项,便可从中得到相应页的物理块号,用来与页内地址一起形成物理地址;若未找到匹配表项,则仍须再三次访问内存。
存储管理
存储器管理的对象是主存,也称内存。它的主要功能包括分配和回收主存空间、提高主存利用率、扩充主存、对主存信息实现有效保护。
三、段页式存储管理的地址结构是怎样的
段式和页式存储管理的地址结构很类似,但是它们之间有实质上的不同,表现为页式的逻辑地址是连续的,段式的逻辑地址可以不连续、页式的地址是一维的,段式的地址是二维的、分页是*作系统进行,分段是用户确定、各页可以分散存放在主存,每段必须占用连续的主存空间
拓展:
各页可以分散存放在主存,每段必须占用连续的主存空间。分页和分段者是*作系统确定和进行的。页式和段式都是采用动态重定位方式。
进程的地址空间:按照程序自身的逻辑关系划分为若干个段,每个段都有一个段名(在低级语言中,程序员使用段名来编程),每段从0开始编址。
内存分配规则:以段为单位进行分配,每个段在内存中占连续空间,但各段之间可以不相邻。
在页式存储管理中,当CPU形成一个有效地址时,要查页表。这一工作是由硬件实现的。
由连续分配方式发展为分页存储管理方式的主要动力是提高内存利用率。
优点:保留了分段和请求分页存储管理的全部优点、提供了虚存空间,能更有效利用主存
缺点:增加了硬件成本、系统复杂度较大
四、段式和页式存储管理的地址结构很类似
段式和页式存储管理的地址结构很类似,但是它们之间有实质上的不同,表现为页式的逻辑地址是连续的,段式的逻辑地址可以不连续、页式的地址是一维的,段式的地址是二维的、分页是*作系统进行,分段是用户确定、各页可以分散存放在主存,每段必须占用连续的主存空间
拓展:
各页可以分散存放在主存,每段必须占用连续的主存空间。分页和分段者是*作系统确定和进行的。页式和段式都是采用动态重定位方式。
进程的地址空间:按照程序自身的逻辑关系划分为若干个段,每个段都有一个段名(在低级语言中,程序员使用段名来编程),每段从0开始编址。
内存分配规则:以段为单位进行分配,每个段在内存中占连续空间,但各段之间可以不相邻。
在页式存储管理中,当CPU形成一个有效地址时,要查页表。这一工作是由硬件实现的。
由连续分配方式发展为分页存储管理方式的主要动力是提高内存利用率。
优点:保留了分段和请求分页存储管理的全部优点、提供了虚存空间,能更有效利用主存
缺点:增加了硬件成本、系统复杂度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