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无人机数量 美国造不出大疆无人机吗为什么
一、无人机的发展史么
我们都把无人机当做是现代的新发明,但它们参战的历史可是远比你想象得要长。以下展现的就是无人机的演进发展历史,以及它们是如何改变战争方式的。
27037544_1.jpg
1917:斯皮里“空中鱼雷”式
动力飞行器直到一战末期时仍然处于其婴儿期:莱特兄弟驾着他们那原始的双翼机飞过北卡罗来纳州基蒂霍克的沙丘也不过是十年之前的事儿。但这同样是一个充斥着奇妙发明的时代。1917年,彼得.库伯和艾尔姆.A.斯皮里发明了第一台自动陀螺稳定仪,该装置可以帮助飞机在飞行时保持平直向前,无人飞行从此诞生了。美国海军采用了这一新技术,将他们的一架柯蒂斯N-9式教练机改装成了世界上第一架无人飞行载具(U**)——当时是用无线电波来控制的。斯皮里“空中鱼雷”式在飞行测试中挂载一枚300磅重的炸弹飞行了50英里,但它却从来没有参加过战斗。
27037544_2.jpg
1917:凯特林“空中鱼雷”式
凯特林“空中鱼雷”式也被昵称为“凯特林小飞虫”,这种木制飞机在1917年的造价为400美元,载重为300磅。这种“小虫”由通用公司的查尔斯.F.凯特林设计,飞机配有可拆卸机翼,并且可以从自带滚轮的小车上起飞。到一战末期时,美国军方为“凯特林小飞虫”下了大批订单,但还未来得及投入使用,战争就已经结束了。
27037544_3.jpg
1935:DH.82B“蜂后”式
直到1935年以前为止,当时的无人机在起飞后都无法回到原点,所以没法对其加以再利用。随着“蜂后”式的问世,无人机得以返回其起飞点,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它们变得更为实用了。“蜂后”式的飞行高度达17,000英尺,大速度为100英里/小时,它在英国皇家海军和皇家空军中一直服役到了1947年。
27037544_4.jpg
1944:V-1(复仇武器1号)
阿道夫.XTL想要用一种会飞行的炸弹来对付非军事目标,于是在1944年时,一个名叫弗莱舍.弗鲁岑豪的德国工程师设计了这种飞行速度为470英里/小时的无人机。V-1是现代巡航导弹的先驱,得名于“Vergeltungswaffe”——即“复仇武器”1号,当时准备用来轰炸英伦诸岛。V-1的载重量大大超越了它的前辈,而且携带的弹头往往都达到了2000磅。V-1从发射斜坡上起飞之后会先按照预定轨道飞行150英里,然后再释放战斗部,有900名以上的英国平民死于V-1之手。
27037544_5.jpg
1995:瑞安“火蜂”式
瑞安飞机公司于1951年制造了第一架“火蜂”原型机XQ-2,并在四年后实现了首飞。火蜂作为世界上第一种喷气动力无人机,被美国空军率先装备。这种无人机被用来执行情报收集和监听无线信号的任务。
27037544_6.jpg
1963:洛克希德M-21与D-21
M-21是A-12的型号之一,也是黑鸟家族中问世早的一款型号,这型飞机被用来发射洛克希德的一款高空无人机——D-21。M-21和D-21诞生于1963-1968年之间那场秘密项目的一个子工程中,该项目在后来的40多年中始终保持机密状态。M-21的设计比起之前来得到了不少改进,其中包括为发射控制员新增加的一个副驾驶舱。在1969-1971年之间,这两款型号的飞机在罗布泊核试验场上空一起执行了4次间谍任务。1966年,一架D-21无人机在发射时与M-21母机相撞,此后这个“21家族”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27037544_7.jpg
1986:“先锋”RQ-2A
“先锋”无人机系统于1986年12月实现首飞,它能够为战地指挥官们提供特定目标或战场的实时图像——按照美国海军的说法,它能够执行包括“侦察、监视和目标获取”在内的一系列任务。“先锋”于1980年代末期首次投入使用,它在格林纳达、黎巴嫩和利比亚的军事行动中以较低的损失满足了军方以无人机获取目标的要求。“先锋”至今仍在服役,它由一个火箭助推器发射升空,负重为416磅,每小时飞行速度超过109英里。它可以在空中悬停,而且即使是降落在海上之后也可以回收。
27037544_8.jpg
1994:MQ“捕食者”无人机
1994年,通用公司开始生产MQ“捕食者”无人机。“捕食者”的新型号已经从一种纯粹的侦察用机变成了可以携带武器并攻击目标的飞机,而这种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迄今为止已经有125架以上的“捕食者”移交给了美国空军,还有6架则在意大利空军中服役。从1995年开始,“捕食者”无人机就被北约和联合国用于执行在波斯尼亚的任务,后来也参加了美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军事行动,不过目前正在逐渐退出现役。
27037544_9.jpg
2004:RQ-7B“暗影”200
RQ-7B“暗影”是无人机大家族中袖珍的型号,目前在驻伊拉克和阿富汗的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中服役。该系统可以对距离战术行动中心125千米之外的目标进行定位和识别,从而使得旅一级的指挥官们能够更为迅速地进行观察、指挥和行动。这款无人机在中东的用途很广泛,截至2010年5月,其飞行总时数已达500,000小时。
27037544_10.jpg
2005:“火力侦察兵”无人直升机正在发射火箭
“火力侦察兵”这款无人直升机以其能够在任何适宜的军舰上和不适宜的地表上自动起降的能力而著称,它是于2000年初由美军开发出来的。在此图中,这架“火力侦察兵”正在试射2.75英寸非制导火箭弹,摄于亚利桑那州犹马试验场的一次武器试验期间。(俊鹰无人机)
二、美国造不出大疆无人机吗为什么
这个问题美国空军已经给出答案,
美国空军表示,从功能、飞控技术、购买运用成本、携带方便且可折叠、静音性、升空高度,图传距离、拍摄便捷性,性价比,遥控距离、续航时间等各方面综合考虑,其他品牌的类似平台——如Tiny Whoop、Ebee和3DR solo都无法满足需要,目前为止,还找不到如大疆Mavic“御”一样出色的商品,正因为大疆如此多的优势,用于军事用途可以在不被敌方察觉的情况下帮助特种**完成任务,这也正是特种**所需要的产品,美国空军特种战术作战单位已经装备了15架大疆Mavic Pro无人机。
为什么大疆的产品性能能得到美军认可。
因为大疆的优势是全面性的,无人机的子系统飞控、电机、电调、云台、相机、图传和电池都是高科技。
大疆的无人机全部子系统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大疆的研发投入巨大,而拥有的无人机专利也是非常惊人的,从2008年至2017年,大疆已经申请了与无人机相关的专利公开数达916项,国家专利数达3206项;尤其在美国,大疆共申请了70多组无人机方面的专利,目前已经有17组获得授权。根据相关研究机构显示大疆无人机在2014年-2018年所申请的专利数量都处于全球行业首位,所以大疆无人机具有其他无人机品牌短时间内难以**和替代的核心技术,在无人机中能拆开的每一个零部件都是大疆自己生产的,底层代码都是大疆自己的。无论从专利还是研究方法上,任何无人机公司都很难绕开大疆。大疆多年来研发和突破,已经拥有了世界领先的研发实力,并且掌握着世界领先的无人机核心技术专利,没人可以在技术上制约大疆。
希望中国多些像华为丶大疆这样的民族企业,使中国真正成为科技强国,中国将会发展的更好、更快、更强。
美国造得出无人机,但是却造不出大疆无人机
为什么?分两个层面来讨论
现在美国的军用无人机技术在全球都是属于领先地位。
捕食者、全球鹰也是全球赫赫有名的牌子。
而大疆无人机是让航拍技术对普通人来说都触手可及。在民用无人机行业,大疆绝对是龙头。首要因素就是价格,大疆已经把价格做到了极致,所以普通消费者都能够消费得起。
所以客观地讲,从技术层面上,美国的确能够造得出大疆无人机这样的产品。但是绝对造的没有大疆好。大疆基本上在全世界已经没有对标的企业了。大疆主要注重的是消费者对于航拍的体验,注重民用的市场。而民用市场主要讲求性价比。
美国的无人机技术的确很高,但是在民用无人机这一款并不具备价格竞争优势。
简单的来说,在技术方面,美国的确能够造出这样的无人机,但是在生产制造领域的成本控制上面,没有办法做到大疆这样的标准。
所以别的企业也干不过大疆,美国没有必要为了抢占民用市场而再投入成本如进行低成本的研发,也没有必要专门为了民用市场而慢慢积累经验数据再去降低成本。
所以无人机美国也能做,但是完全按照大疆这种标准的,那么做不出来,也不会去做了。
美国人就一定什么技术都领先?大疆无人机基于多年研发和实践,处于绝对的行业领先地位。美国人这块发展较晚,明显落后于大疆。
大疆无人机的如下特性都是行业领先的技术。
1)手势控制。在你进行挥手、手部动作组合时,无人机能精准识别并进行相应的*作,如回收、飞离、拍照等。
2)智能跟随。用户根据图传画面的内容,框定跟随目标,飞机即能自动对目标进行跟随,并且结合无人机自身的避障功能,对安全飞行提供保障。
3)全景拍摄。大疆的全景拍摄是基于无人机内部的计算平台实现,省去了用户专业软件的使用,无人机自动拍摄出来就已经是拼接好的全景图片。
4)云台技术。相机云台对无人机航拍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大疆一直不断优化相机的云台技术。从云台控制精度、顺滑度、跟随效果等方面都一直处在行业前列。
5)智能动力系统。动力系统的好坏直接影响无人机的飞行安全,大疆无人机可以随时了解每套动力系统的工作情况,并采用实时优化技术,实时监控和保障无人机的飞行安全。
其实美国曾经也有像大疆无人机一样的产品和公司,而且也同样有很大的市场占有度,熟悉无人机啊的朋友可能知道以下这家公司:
3D Robotics,北美曾经大的面向个人用户的无人机厂商,是大疆在北美大的竞争对手。但是在大疆强大的产品垂直整合能力以及价格优势竞争下,16年后再也没办法与大疆抗衡。
这背后的原因也很简单,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我们有很富足的基础工业和劳动力,这样就带来了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其实这样的例子有很多,虽然一些国家的科技水平挺高,但只有在中国才可以实现无人机和市场上一些现象级的产品的生产,因为中国有他们没有的优势,只有选择中国才能以优惠的价格,在大规模范围内既保证质量又降低成本。尤其是国内厂商掌握了相关领域的核心技术之后,比如我们大家熟悉的高铁。
大疆无人机进入的时候已经06年了。那时候比较知名的比如Parrot(鹦鹉),还有业界后来崛起的非常热门的3D Robotics,3DR的创始人,基本也是我们中国互联网行业早了解互联网思维那批人的教父,原《连线》杂志的主编,《长尾效应》《免费》《创客》三部曲的作者。
2016年,3DR的无人机全面放弃了无人机领域,原因倒不只是和大疆无人机的竞争,而是和无人机自动驾驶系统社区ArduPilot产生了一些矛盾,具体细节不明,然后这家企业就不再生产任何无人机整机产品,2017年3D将自己的3D扫描软件和大疆集成,达成了合作。可以说这家企业已经和大疆错开了竞争,并且开始往产业上游领域走,比如生产无人机控制器。
至于Parrot,这家企业是法国的无人机老选手了,2000年就在了,不过这家公司在消费级市场上也被甩下来了,原因也不只是技术问题,而是在配件使用上渐次落后,记得几年前CES展,17年的那届,那时候Parrot当时还在使用GPU,而当时的大疆从lattice取得了FPGA(可编辑门阵列+MCU微控制单元)的方案。大家都知道,人工智能芯片的过程是GPU到FPGA,到ASIC,或者如今的神经网络AI芯片。所以这家法国公司为了求稳定,不敢在消费级市场上大胆突破。这就好像苹果公司用触屏了,你还在用翻盖。所以,几年前这家企业也不得不和大疆错开竞争,进入了专业无人机领域。
所以,很多的无人机对手退出市场,或被大疆整合,或被大疆挤出了消费级无人机市场,这里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大疆的做法类似于苹果的做法。并不是技术的**者,而是技术的整合者。继而,赢者通吃。
就这么理解,苹果的触屏技术实际上早在1970年代,就已经有技术雏形了,苹果早期的MP4,比如NANO和IPOD,这些产品雏形来自于索尼的专利技术。当苹果进入手机领域的时候,大家都知道这个世界当时真正的手机制造**者是诺基亚。但是苹果通过整合各种技术,比如芯片早期的苹果来自三星,后来交替用过高通的芯片,然后在逐步自己研发。
所以其实,06年进入的大疆也是如此。大疆进入的时候,其实我国已经有个很大的技术现成支持。那就是我国的安防产业。这个产业我国已经领先全球快二十年了。而从安防技术到云台,到摄影,大疆无人机早期解决的就是一个防抖问题。这个问题是跨入消费级无人机的关键。而国外相对来说这么多年,他们没有这方面技术基础。当然,上游元器件他们有。
大疆的技术就是整合先进的技术,然后再次基础上再突破。而比如华为,他的打法也类似,华为已经和台积电在谈5nm芯片的供应了,我们都知道现阶段的芯片是7nm的华为依然需要整合技术,比如ARM,比如利用EDA工具,比如利用台积电在芯片制造上的突破。但是,一定要新的技术,并且开放的融合进自己的体系。
那么欧美企业在哪里呢?欧美企业的打法不同,比如高通,他放弃了所有的基站业务,通信设备业务,集中在两颗芯,一颗芯片供应基站,一颗芯片供应手机,而且是一整套,处理器叠加基带芯片的解决方案。同样的,很多欧美的企业,包括日本,他们都在向产业的上游,产业的技术关键点延伸。他们努力要去除的就是业务上的冗余。控制整条产业链上值钱的节点。形成技术壁垒。
那么,大疆的模式走对了吗?很明显,无论是占据产业链一个点,还是占据终端市场,都是一种合理的打法。关键是融入到世界产业链当中去,然后逐步的优化。大疆当然是成功的,但现阶段深圳的无人机市场已经出现了过剩的竞争者,当销售终端出现了赢者通吃局面,那么剩下的那些怎么办?这个时候,好是学习欧美那些企业,放弃掉终端销售,向上游,去找一个元器件的关键节点,用技术专利扎根。
我的观点是,不要目光老是聚焦在大公司,联想,大疆,华为之类的。我们国家需要更多有技术“小而美”的公司。
大疆比华为强的一点是,产业链整合的比华为好,抓住了*作系统这个核心。
大疆如果没有*作系统这个核心,早被其它竞争对手超越了。
就好比斯特拉,向全世界开放技术专利,就为了得到便宜的零部件供应,而核心的*作系统并不向全世界开放,别的竞争对手也研发不出比它更牛的*作系统,也就只能成为零部件供应商。
大疆公司比较低调,又拥核心技术,向全世界采购零部件,也就没有什么差评。
就好比大疆垄断了世界民用无人机市场,可大疆只赚10%的利润,其它90%让给别人赚,大家相安无事,也就没人去挑战它的垄断地位。
大疆创使人这点有点学马云,只做平台,收取一点管理费,提供技术支持,赚一点小钱化,也就不得罪所有厂商,大家都在一个平台公平竞争。
消费级无人机,外国人也造得出来,但是没有我们造得好(性价比高),这样的科技型产品,只要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可以把对手甩在后头,我国企业的市场份额就稳了。
除了华为,大疆也是美国极为忌惮的中国企业,这些年来美国频频对其进行封*。
为什么这么多年了美国的无人机市场还是没办法赶上大疆?主要原因无非几点:
1.掌握核心技术。不管是华为还是大疆,他们的案例都告诉我们,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扛住一切的封*,大疆是近年来比较少见的掌握核心技术专利,可以实现完全自主研发的企业。其无人机覆盖军用和民用市场,在重量、飞行市场、拍摄图传、精准降落等技术可以说是行业内领先水平,命脉掌握在自己手上。
2.更新换代快,每一次更新都是**。美国无人机领域无法赶上大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大疆的无人机技术更新换代实在是太快了,而且几乎每次更新换代都有**性的发展,不断拉升行业门槛,同行很难跟上变化的速度。
3.拥有完整的研发、制造生态链。从2012年开始,大疆就形成了软硬件设施兼备的完整生态,从软件研发,到螺旋桨、支架、平衡环、遥控器,每一个零件都是中国制造。这样一来别人不但没有办法从研发生产等环节上掣肘我们,而且也没办法与我国较低成本的生产制造所抗衡。
总的来说,论技术,大疆在行业内拿得出手,论价格,美国没办法做到我们的低价,被挤出无人机市场很正常。
美国能造出,但是卖的价可能是大疆的十倍,不管什么技术,只要中国人掌握了,市场价就会比西方国家垄断的时候低很多。像液晶电视,太阳能电池板就是例子,而消费者不仅喜欢产品好,而且要求价格便宜。
大疆就是在开始其他无人机都要好几万甚至上十万的时候,精灵系列才一万块左右。让很多不是专业人士的无人机爱好者也可以拍大片。加上大疆的产品也很不错,从而抢先占领了市场。
美国造不出大疆无人机。美国造的是无疆无人机,走到哪,打到那。希望中国也制造出同样的无人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打遍世界无敌手。
在震惊世界的“华为禁令”后,又有一家中国科技企业获得了美国政府的“特朗普优选”认证。
据CNN5月20日报道,美国国土安全部(DHS)在一份安全报告中宣称,中国制造的无人机存在着“将敏感数据传回位于中国的制造商的风险,并且这些数据会被中国政府所获取。”“这些产品(指中国无人机)的部件能侵入你的数据并且将你的信息传输到一个服务器上,而这个服务器(使用者)级别高于该公司(指中国政府)”。
虽然国土安全部的风险警示并没有指明是哪家中国无人机公司,但其所针对的目标是显而易见的,即著名的大疆。
获得“特朗普优选”认证的部分中国科技企业,总统认证值得信赖
荣获“特朗普优选”的中国科技企业无疑有着以下几个标准:
1。该企业有着浓厚的中国色彩;
2。该企业在行业内处龙头地位;
3。该企业有着核心技术,且这些技术美国也不一定有;
4。该企业没有在美国上市。
与华为一样,大疆也符合上述四个条件,而且某种程度上来说,大疆比华为更“可怕”——根据2018年数据,华为作为电信行业的龙头,在全球电信市场占有28%的市场份额;那么大疆在民用无人机市场占据了多少份额呢?74%,堪称无人机中的苹果公司了。大疆的产品可不仅仅获得美国总统认证,连美军也前后采购了近千架大疆无人机。
虽然在2017年,美军以“大疆无人机存在安全漏洞”为由,禁止全军使用大疆无人机,但美军也逃不出“真香”定律——2018年美国空军就发布采购,表示只有大疆M**IC PRO能满足其需求,因此要再采购35架。
当然,美国空军也要给自己的“真香”找些理由:
“任务需要是我们的首要考虑因素。”
“其他无人机平台无法满足美国空军执行多种任务时所需要的条件。”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除了大疆,我们别无选择。”对于军队来说,大疆无人机能满足大部分使用场景,而新的大疆M**IC2行业版也具备了热成像能力。小巧的体型可以让大疆下发到班,低廉的价格与成熟而又丰富的产品线更是让其具备大规模装备的基础。美国对于大疆的怨恨可以说是由来已久,毕竟大疆的崛起之路是由美国无人机公司们的*体所铺就的。大疆当年所干掉的美国友商,为典型的则是3D robotics了(以下简称3DR)。
2009年成立的3DR和大疆属于同一辈分,两家在初期打得旗鼓相当,先后推出了开箱就能用的消费级无人机。
在2015年,3DR准备靠其新产品SOLO无人机与大疆一决高下时,大疆划时代的精灵3无人机发售。3DR的SOLO售价1700美元,而且由于供应链问题,产能严重不足;而大疆精灵3,售价1000美元,且供应充足。在大疆技术与价格的双重碾压下,这结局不消多说,本来体量就不大的3DR经此打击一蹶不振,随后黯然退出无人机硬件市场,转为软件开发。
3DR只是美国无人机公司的一个缩影,gopro、lily等无人机项目及公司均被大疆的车轮所碾过并灰飞烟灭,以至于美媒纷纷哀叹,在无人机这一高科技领域,美国彻底败给了中国。
三、极限挑战第四季第五期的脑电波无人机是真的吗
极限挑战第四季第五期的脑电波无人机是真的
当期出现的科学家都是真的,所出现的产品也都是真的。不过脑电波控制无人机这个产品还不算很成熟,所以还没有大规模推出市场。
《极限挑战第四季第五期》于2018年5月27日晚上播出,小沈阳空降“极挑团”,和成员们一同开启未来世界的大门,来到2028年。“极挑团”将与人工智能人展开一场头脑风暴,他们将在以多位高科技领域科学家为首的“智囊团”的帮助下争夺国际上先进的AI智能芯片“龙之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