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消能阻尼器能,阻尼器原理以及作用盘点
一、高层建筑每隔几层装一个消能装置
没有规定具体多少米,每6层装设一个。
国家规范对高层建筑的耗能问题没有具体的相应措施。只有一些地方标准。例如,浙江省标准设计说明《硬PVC排水管的安装》中提到,高层建筑的排水立管从6楼开始安装简易的耗能装置,每6楼安装一个。
在实际工程中,为了减少水势能对管道的影响,对高层进行排水。一般来说,裙房及以下部位,立管及水平主管为铸铁管,以上部位为塑料管。平台上方每隔6层设一组消能装置。
扩展资料:
对于粘性流量减振器,第三方应进行抽样检验,抽样检验次数为同一项目同类型同规格数量的20%,但不少于2次,检测合格率为100%。检测后的能量阻尼器可用于主体结构。
对于其他型号的阻尼器,抽样检验的数量为同型号同规格数量的3%。当同一类型、同一规格的减振器数量较少时,可以在同一类型减振器中进行抽样检验总数量的3%,但不少于2个。检测合格率100%,被测阻尼器不能在主体结构上使用。
对于速度依赖型阻尼器,在设计位移和设计速度幅值下,在结构基频下经过30个周期后,其主要设计指标的误差和衰减不应超过15%。
对于位移相关型减振器,其主要设计指标的误差和衰减应不超过15%,且在设计位移幅值下30次循环后应无明显的低周疲劳现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效能器
二、阻尼器原理以及作用盘点
阻尼器,是一种提供运动的阻力以达到减少运动能力的装置。相信大家听到阻尼器会觉得很陌生,完全没印象它到底是什么东西。其实,阻尼器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可以说是到处都可以看到,只是我们没有细心去留意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事物。而且阻尼器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用处。那么阻尼器的原理和作用是什么呢?下面就由小编带你去了解一下吧。
一、原理:
阻尼器的主要部分是由钢索悬吊的两个各重约150吨的配重物体,悬挂在90层(395米处)。当强风来袭时,该装置使用传感器来探测风力大小和建筑物的摇晃程度,并通过计算机经由弹簧、液压装置来控制配重物体向反方向运动,从而降低建筑物的摇晃程度。其运作原理就像身处摇晃小船上的人,将身体朝小船晃动的反方向移动,来取得平衡。如果强风从北面刮来,配重物就好比一个巨大的“钟摆”摆向北面,使风阻尼器会产生一种与风向相反的力量,从而化解建筑物的摇晃程度,抵消强风对建筑物的影响。使用了这一装置之后,能把强风加在建筑物上的加速度降低40%左右,这样一来,即使遭受强风袭击,建筑内的人也基本感觉不到建筑物的摇晃。另外,风阻尼器也可以降低强震对建筑物、尤其是建筑物顶部的冲击。
二、阻尼器的作用
二十世纪,特别是近二、三十年人们对建筑物的抗振动的能力的提高已经做了巨大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这一成果中引以为自豪的是“结构的保护系统”。人们跳出了传统增强梁、柱、墙提高抗振动的能力的观念,结合结构的动力性能,巧妙的避免或减少了地震,风力的破坏。基础隔震(BaseIsolation),各种利用阻尼器(Damper)吸能,耗能系统,高层建筑屋顶上的质量共振阻尼系统(TMD)和主动控制(ActiveControl)减震体系都是已经走向了工程实际。有的已经成为减少振动不可少的保护措施。特别是对于难于预料的地震,破坏机理还不十分清楚的多维振动,这些结构的保护系统就显得更加重要。
这些结构保护系统中争议少,有益无害的系统要属利用阻尼器来吸收这难予预料的地震能量。利用阻尼来吸能减震不是什么新技术,在航天航空,军工,*炮,汽车等行业中早已应用各种各样的阻尼器来减振消能。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人们开始逐步地把这些技术转用到建筑、桥梁、铁路等工程中,其发展十分迅速。到二十世纪末,全世界已有近100多个结构工程运用了阻尼器来吸能减震。到2003年,仅Taylor公司就在全世界安装了110个建筑,桥梁或其它结构构筑物。
好了,以上就是阻尼器的原理和作用啦。相信大多数的朋友都已经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了。其实,阻尼器分为弹簧阻尼器、旋转阻尼器、风阻尼器、阻尼滑轨,家具五金,橱柜五金等等。而在日常生活中,阻尼器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例如,阻尼器能够使柜门关得更严实,能够使得关门毫无噪声,在建筑物中起到防震的功能。
土巴兔**免费为大家提供“各家装修报价、1-4家本地装修公司、3套装修设计方案”,还有装修避坑攻略!点击此链接:【】,就能免费领取哦~
三、什么是消能减震技术
消能减震主要是依靠阻尼器消耗地震能量,建筑减震(结构消能减震技术)是在结构物某些部位(如支撑、剪力墙、连接缝或连接件)设置耗能装置,通过该装置产生摩擦,弯曲(或剪切、扭转)、弹塑性(或黏弹性)滞回变形来耗散或吸收地震输入结构的能量,以减小主体结构的地震反应,从而避免结构产生破坏或倒塌,达到减震控制的目的。
四、什么是消能减震结构
采用了消能减震技术的结构就是消能减震结构。
设置消能构件或装置,在结构振动过程中,利用结构变形产生相对位移和相对速度,使消能装置做功消耗结构振动能量,从而降低结构反应,达到预期抗震要求的建筑结构。
常用的消能装置有黏滞性消能器(如黏滞油缸消能器、黏滞阻尼墙)、黏弹性消能器、摩擦型消能器及金属屈服型消能器等。
扩展资料:
在结构某些部位(如支撑、剪力墙、连接缝或连接构件)设置耗能(阻尼)装置(或元件)。在主体进入非弹性状态前装置(或元件)率先进入耗能工作状态。
通过该装置产生摩擦、弯曲(或剪切、扭转)弹塑性(或粘弹性)滞回变形来耗散能量或吸收地震输入结构的能量,以减少主体结构的地震反应。减震效果明显,可降低地震作用20%—30%,适用于多、高层建筑抗震及超高层、大跨结构及结构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