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霉的发酵能测定?根霉菌落特征
一、求华根霉的基础及发酵培养基配方!
华根霉Rhizopus chinensisCCTCC M201021为
本实验室保藏菌种.将菌种在马铃薯-葡萄糖斜面
培养基中30℃培养3 d,用无菌水洗下孢子.将孢
子悬浮液接种到30 ml摇瓶培养基中(250 ml三角
瓶),接种量约为106~107个/ml.摇瓶培养基组成
为蛋白胨6%、橄榄油2%、麦芽糖1%、MgSO4·
7H2O 0·05%和K2HPO40·2%, pH5·5. 30℃下摇
床培养72 h,转速200 r/min.收集发酵后的菌体
用去离子水洗涤数次,过滤收集菌丝体,用0·05
mol/L pH 7·5的磷酸缓冲液洗涤,加入一定量的该
缓冲液后于-18℃冰冻,冷冻干燥(Labconco冷冻
干燥机)48 h,得到细胞干粉即全细胞脂肪酶.
脂肪酶酯合成活力的测定采用Wang等[10]报
道的方法.根据卡尔菲休反应原理,采用梅特勒-托
利多DL31/DL38型滴定仪测定反应体系以及细胞
干粉的含水量.
培养基和试剂
斜面培养基(岁L):葡萄糖30,酵母膏20,琼脂
20,用10劣豆汁(1009黄豆,用1000mL水浸泡24h,
文火煮沸30m初,取汁定容至1000mL)配制,pH自
然。
发酵培养基:鼓皮6.59,豆粕13.59,水巧mL
(含0.219(NH4)2504和0.049MnSO4),pH自然。
二、根霉菌落特征
根霉菌落特征如下:
1、形状:根霉菌落通常呈现圆形或椭圆形,这是由于根霉菌丝生长的过程中会不断向外扩张,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菌落。例如,在米饭培养基上,根霉菌落呈现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为1-3厘米。
2、颜色:根霉菌落的表面颜色因菌株和培养基的不同而异。例如,在黑麦培养基上,根霉菌落呈现灰黑色,表面带有一些白色孢子。而在米饭培养基上,根霉菌落则呈现黄色或黄绿色,表面带有一些黑色孢子。
3、气味:根霉菌落的气味因菌株和培养基的不同而异,但通常具有一些发酵或霉味的特征。例如,在***培养基上,根霉菌落呈现灰白色,表面带有一些绿色孢子,散发出一股强烈的霉味。而在面包培养基上,根霉菌落则呈现黄色或黄绿色,表面带有一些黑色孢子,散发出一股轻微的发酵气味。
分析根霉菌落特征的方法:
1、观察法:通过观察根霉菌落的形状、大小、颜色、质地、气味和结构等方面,可以初步判断菌落的特征。例如,观察菌落的形状和大小,可以判断菌株的生长特性和繁殖能力;观察菌落的颜色和质地,可以推断菌株的种类和代谢产物;观察菌落的气味和结构,可以推断菌株的生理特征和环境适应性。
2、显微镜观察法:通过显微镜观察根霉菌丝的形态、分支和孢子的形状等特征,可以更准确地判断菌落的特征。例如,观察菌丝的粗细、分支方式和孢子的形状,可以推断菌株的种类和遗传特性;观察菌丝的颜色和质地,可以推断菌株的代谢产物和生理特性。
3、生理生化试验法:通过生理生化试验可以进一步分析根霉菌落的特征。例如,通过测定菌落的生长曲线、产孢能力和抗逆性等指标,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菌株的生长特性和代谢特性;通过测定菌落的酶活性和产酸能力等指标,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菌株的生理特性和环境适应性。
三、人类与霉菌的关系
人类与霉菌的关系:
霉菌和工农业生产、医疗实践、环境保护、生物学基础理论研究等方面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具体体现在一下几点:
工业上的柠檬酸、葡萄糖酸、乳酸等有机酸、淀粉酶、蛋白酶等酶制剂、青霉素、头孢酶等抗生素,核黄素等维生素、麦角碱等生物碱、真菌多糖等产物的发酵生产;利用犁头霉等对甾体化合物等生物转化以生产甾体激素类*物;利用霉菌在生物防治污水处理和生物测定等方面应用;
在食品制作方面如酱油的酿造和干酪的制造;
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霉菌等在微生物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
大量真菌可引起工农业产品霉变;
是植物主要的病原菌;
引起动物**传染病;
四、豆豉是发酵食品吗
根据提供的参考信息,以下是内容的改写与润色:
1.豆豉,这一发酵食品,是以大豆作为主要原料,通过微生物的作用而制成。根据发酵过程中所使用的微生物种类不同,豆豉可以被分为四个主要类型:曲霉型、毛霉型、根霉型以及细菌型。例如,日本纳豆就是一种细菌型豆豉,它利用具有高蛋白酶活力的芽孢杆菌进行发酵,从而提高了多肽、总酚及总黄酮的含量,增强了其抗氧化、溶解血栓和抗疲劳的功能,并且赋予了豆豉其特有的鲜美、咸酸、辣味以及略微回甘的风味。
2.来自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的研究团队,包括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贮藏保鲜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中匈食品科学合作研究中心以及川渝共建特色食品重庆市重点实验室的专家,如李爱君和阚建全教授等人,对不同种类的大豆品种在不同的后发酵温度下所形成的细菌型豆豉的氨基酸态氮含量进行了研究。他们使用了修正后的Gompertz方程对数据进行拟合,并通过多项式拟合预测了发酵的终点。同时,他们还测定了豆豉在发酵过程中的水分、pH值和总酸的变化,并通过相关性分析考察了不同大豆品种间的品质指标相关性。在发酵终点时,他们还测定了游离氨基酸的含量,以此探究大豆品种和发酵温度对豆豉风味的影响,为细菌型豆豉的生产提供了理论支持。
3.在豆豉的制作过程中,大豆的成分会经历一系列变化。蛋白质会被转化为多肽和氨基酸,而脂肪则会转变为甘油和脂肪酸。这些变化使得豆豉的营养成分更易于**吸收,同时也赋予了豆豉独特的口感和风味。
以上内容在保持原有意义的基础上,对语句进行了调整,使得内容更加连贯、专业,并纠正了一些可能的错误。